新聞活動 News&Activities

中国式国际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在发展中化解危机

2024-02-27

当前,全球人道主义危机频发,紧急人道主义援助需求急剧上升。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预测,2023年全球需要人道主义援助的人口数量高达3.39亿人,比2022年初增长近7000万人,平均每23人中就有1人身陷人道主义危机。联合国系统预期为69个国家共2.3亿急需帮助的人口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所需金额约515亿美元,较2022年年初增长25%。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之初,就开始为其他有需求的国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人道主义援助规模不断扩大,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并日益融入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体系。

援助规模稳定扩大。根据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发布的《国际发展合作的中国实践》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篇,2018年至2022年,中国共开展822项对外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总金额约152亿元人民币;其中,2022年援助金额达到38亿元人民币。

援助对象更加广泛。中国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对象以亚洲和非洲面临较高人道主义风险的发展中国家为主,此外还包括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和欧洲等地区。援助金额主要流向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约占总金额的97.37%。2018年至2022年,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分别获得总金额的51.97%和42.11%,受益最多。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援助形式更加丰富。中国人道主义援助的形式包括物资、现汇、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原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以及向受援国派遣国际救援队、医疗专家组等。2016年以来,中国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项下,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难民署等国际组织合作,在亚非拉5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了130多个项目,惠及2000多万民众。

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中国于2004年建立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2018年,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成立,使得中国能够以更综合、协调和有效的方式对外提供援助,是中国对外援助史上的里程碑。中国于2001年建立中国国际救援队,2018年建立中国救援队,是亚洲首个拥有两支获得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的国家。中国还拥有五支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派赴海外的抗疫医疗专家组主力。中国还加强了对援助项目的监督评估,以确保援助项目发挥实实在在的效果。

参与主体更加多元。中国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对外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尤其是在针对自然灾害的援助中,成为官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有力补充。例如,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28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国际人道主义和发展援助项目,总投入超过3.6亿元,惠及约195万人口。

来源:中国日报网